close

  上次在拿坡里餐會時,和大家介紹了拿坡里聖誕節吃的蜜糖炸麵糰(struffoli),J-Ping馬上聯想到之前在普里亞(Puglia)學到同樣是在聖誕節時吃的甜點-「普里亞籃子餅」(cartellate)。

DSCN12001-1024x768

(聖誕節吃的普里亞籃子餅,其形狀代象徵著耶穌的光環。在拜占庭風格的聖像當中,耶穌和聖徒頭上都會有一圈黃色的光環。圖片來源:http://lalunadeigolosi.com)

  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拜占庭時代的籃子餅,名稱來自於希臘文的「籃子」(Kártallos)。製作時,將切成邊緣帶有鋸齒的條狀麵皮捏出凹槽,再捲成圓形。最後會形成一小格一小格的籃子狀。成形以後稍微放置風乾,再拿去油炸。接著灑糖粉,或是浸入「熬煮葡萄汁」(vincotto)當中。

800px-Vino_Cotto_Mosto_in_cottura

(Vincotto,又稱做Saba或Sapa。圖片來源:http://it.wikipedia.org/wiki/Vino_cotto)

  據說熬煮葡萄汁最早是因為農家為了不要浪費釀酒剩下的酒渣,將它拿去熬煮,便成了味道濃郁的濃縮葡萄汁。現今則是直接拿葡萄汁熬煮至焦糖化而成:待葡萄風乾後榨汁,接著熬煮濃縮後至於木桶中熟成。Vincotto義大利文是"cooked wine",也就是「煮過的葡萄酒」,但其實它不含酒精。濃郁的風味,常被拿來做類似蜂蜜或香脂醋(aceto balsamico)的用途,像是淋在瑞可達起司、冰淇淋、草莓,或是熬煮無花果、梨子等等。

  若將炸好的籃子餅直接灑糖粉,則類似一種在復活節時吃的「碎片餅」(cenci)。

Chiacchiere-drained-on-paper-towel

(Cenci,原文為「碎片」之意,造型很像我們的麻花捲。它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:在熱那亞叫"bugie"、在羅馬稱做"frappe"、阿布魯佐中部稱"cioffe"、南部許多地區像是西西里、坎帕尼亞、卡拉布里亞的名稱是"chiacchiere",而cenci是托斯卡尼的稱呼。圖片來源:http://www.calabriafromscratch.com)

  儘管有人指出,義大利的甜點並不像鄰近的法國、德國、奧地利那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但重視食物的義大利人,在節慶時當然不可能缺少適當的節慶食物。其中聖誕節更為明顯,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特別的聖誕甜點,例如維內托的「黃金麵包」(pandoro)和米蘭的「聖誕水果麵包」(panettone)都是台灣比較常見的。像拿坡里的蜜糖炸麵糰和普里亞的籃子餅雖然很簡單,可能也不像一些較複雜的甜點那麼吸引人。但每逢節日時,它們是不可或缺的。因此有機會品嘗到這些食物時,不妨排除「外國食物一定要怎樣」的既有觀念,單純地體驗一下這些更貼近他們生活一部份的甜點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lopas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