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與義國菜餚的各種菜式相遇,意味著挖掘各種深不可測的差異性,這不只是語言上的,同時還包括口味、想法、靈感想像、幽默感、面對痛苦與死亡的態度、喋喋不休和少言寡語的不同,這些特質區隔出西西里人和皮埃蒙特人,或讓人分辨出威內托人和薩丁尼亞人的差別。也許,認識烹飪就等於認識居民靈魂的說法,在義大利比世界上其他地方來得更為真切(雖然這當然也因地而異)。」-Umberto Eco
對義大利人來說,他們常常認同自己的家鄉多於國家。比方說當有人問他們來自哪裡,首先會回答的是「阿爾巴」、「羅馬」、「拿坡里」等等,一個他們真正認定的家鄉。當然,食物方面各地口味差距往往也比我們想像的還大。同樣是義大利麵,除了最常見以杜蘭麥粉製成的乾燥麵外,還有在麵食之都波隆納盛行、以軟質麵粉和雞蛋製成的寬麵條或千層麵皮,以及阿歐斯塔谷(Val d’Aosta)的蕎麥麵(pizzocheri)、熱那亞(Genova)地區以水和軟質麵粉做成、和青醬搭配起來非常適合的特洛飛耶(trofie)等,許多都和我們想像中的義大利麵很不一樣。仔細地看待義大利各區的食物,絕對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差異,因此也有人認為並不存在「義大利菜」這個概念。認識義大利菜,其實也就是認識他們各地區的料理。
(Basilicata地方的麵包”Pane di Matera”)
書中提到一些例子,說明食物在義大利人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角色。從一些日常用語、節慶和政治等方面,都可以明顯看出來。比如說”Cavolo guardi?”(你在看什麼甘籃菜)的意思是「你在看什麼?」較粗俗的用法;在拿坡里,如果認為一個人很不錯會說"sì nu babà" (「你是巴巴」,巴巴是一種拿坡里甜點)。而地方性節慶的主題甚至常是些讓人意想不到、極為簡單的食物,像是克雷蒙納(Cremona)的義式牛軋糖(torrone)節、特雷維索(Treviso)的紅菊苣節、普雷達皮歐阿爾塔(Predappio Alta)的香蒜橄欖油烤麵包(Bruschetta)節等等。這對其他國家來講或許難以想像,但卻可以看出義大利人對食物是多麼的熱愛。
(世界知名的托斯卡尼肉販Dario Cecchini)
義大利菜很有趣的地方是:當你對它有愈多認識,你就愈無法肯定說它應該要是什麼樣子。若我們對義大利料理有更多技術性以外的認識時,我們在品嚐和烹飪上,自然也會有更多見解和想像力。想深入了解義大利菜,並對書店千篇一律的食譜感到厭煩時,不妨翻翻《義食之間》,看看有什麼聽起來十分美味的佳餚是我們從未見過的,以及那些四處可見的知名菜色,其背後有什麼生動有趣的故事。
《義食之間:義大利飲食文化誌》
作者:艾蓮娜‧柯斯提歐科維奇
出版社:財信出版
ISBN:9789866165450